脚摸书桌上一块用得很旧了的砚台,眼睛发亮。
方长庚走过去把砚台递给他,有些意外:“喜欢这个?”这是他小时候还买不起好墨时用的一块砚台,虽然后来换了好的,但一直舍不得扔这个,就一直留到现在,没想到幼清好像对这个很感兴趣。
幼清点点头,摸着砚台爱不释手。
“你要是喜欢,二哥带你去买块好的,随便你挑,好不好?”
幼清想了一下,最后用力看一眼手上的砚台,然后捧着还给方长庚:“二哥我不要,我有砚台。”
方长庚觉得这孩子还挺敏感的,把东西又推回去:“那这个给你吧,二哥也用不到了,放在这里也是落灰,早晚要丢掉的。”
幼清眨了眨眼:“真的吗?二哥你不要了?”
“是啊,你要是也不要,那二哥就把它扔了。”
幼清忙抱住那块砚台:“二哥别扔,那就给幼清吧,幼清不会乱丢的!”
方长庚有些哭笑不得,不懂他为什么对这么破旧的东西感兴趣,不过只要孩子喜欢,他当然不会吝啬,至于最后他怎么处置这玩意儿,全凭孩子自己意愿,依他看,没准回头就忘在犄角旮旯了。
第二天,方长庚就去了方万明家,方万英果然也在。
这几年方万英几乎不下地干活,而且家里喜事接二连三,心宽体胖,看上去没怎么老,甚至比以前还显年轻了,倒是方万明思虑过重,白头发竟然比方万英还多。
但他看起来依旧气度儒雅,笑容慈祥,和方长庚五岁时候第一次见到他时给他的感觉完全一样。
方万明对方长庚一直很好,关切地问他最近的情况,其实昨晚他已经和方万英聊过了,也知道一些情况,不过看到方长庚神采奕奕地站在他面前,还是忍不住再问了一遍。
方长庚一一回答了,在交谈中才知道叔叔方思成竟然病了,也说不清楚究竟是哪种病,只知道他平时总觉得浑身无力,一劳累就会发热,心悸,总之不能长时间站立或大声讲话,最近连私塾也办不下去,一直卧床休息。
“难道就没有大夫能治了吗?”方长庚忙问,方思成才四十几,得这种病也太倒霉了。
方万明已经习惯了,言语间听不出什么消极的情绪,语气十分温和:“大夫都说没办法,只能慢慢修养,不累着就不会有事。”
方长庚点点头,现在方沅君是大户人家的西席,方沐君也在镇上找了一个账房的活计,生活上确实没什么压力,也算提前退休了,只是行动上受了很大限制,不知道方思成能不能受得了。
方万明叹了口气:“年前村里不少人来找我和你爷爷,说是想让村里的孩子们到我这里上学,可我年纪大了,你思成叔也没那个精力,只能把人拒绝了。”
方长庚心里一动,一瞬间起了一个念头。
“村里有多少孩子想念书?”他问。
方万明想了想:“刚到学龄的孩子就十来个,倒是有不少八九岁以上的,虽然晚了点,但认点字也来得及。”
方万英也为这件事发愁:“长庚,你是不是想到什么办法?你是不知道,镇上原来两家私塾都不办了,除去你思成叔这里,就只剩两家,要花两份束脩才能进去,村里人哪有那么多钱,一个个都来诉苦,我和你二爷爷也没辙。”
方长庚设想得倒是不错,只是镇上没几个读书人,他就是想办个学堂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啊。
“我确实在想不如办个方氏族学,让村里的孩子都来族学读书,至于教书先生,我去问问以前在县学和府学认识的同学,看有没有人愿意来的。”
方万明有些犹豫:“办族学?这可不是一笔小开销,若是真办了,我们该不该问村民们收学费?收多少?”
方万英当了族长以后就把余力都用在了帮村民们做事上,打量了一下方长庚的神情,开始“吧嗒”起旱烟,欲言又止。
“爷爷,你想说什么?”方长庚直接问道。
方万英放下烟管:“长庚啊,不然咱家帮村民们一把,家里不是还有这么多地,用里面一部分的租金供族学,对咱们家也不算吃力。”
方万英都用这种语气和方长庚商量了,方长庚自然不忍心拒绝,但这件事还真不能听方万英的。
“爷爷,不是我不舍得用这些钱供村里的孩子们读书,只是我怕他们这么轻松就能上学,没人会珍惜这个机会。我也怕这件事以后有人觉得我就该帮他们,然后得寸进尺,到那时再和人家计较,不仅人家不感激我们,我们还要背上骂名。”
方万英原来就有预感方长庚不会答应,但他相信自己孙子有自己的见解和道理,听完后立即否定了自己刚才的烂主意,期盼地看着方长庚:“你说的对,是爷爷糊涂了,差点害了你。那你告诉爷爷,咱们该怎么办?”
方长庚笑了笑:“村里人虽然不富裕,但每户按人口筹个百八十两总是有的,比起办族学仍然是杯水车薪,但必须要收。咱们用这笔银子买地,以后供族学,至于刚开始的开销就由我们家来承担,你们觉得怎么样?”
方万明还有些犹豫:“长庚,这么做你未免牺牲太大,不如让村民们先欠着这笔银子,以后每年还清……”
方长庚摇摇头:“我中了进士,本来就想为村里人做点什么,也是为咱们方家积德积福,如果和村民们计较得太清楚就违背了我办族学的本意,也很难让大部分孩子坚持读书,就这么决定吧!”
方万明半晌才笑叹:“你想得已经很周到了,难为你有这份心,如果族学办成了,我就先帮你主持一阵子,这点经验我还是有的。”
方长庚感激不尽:“二爷爷,谢谢你。”
“你这孩子,在我面前还这么见外?”方万明抚须笑笑,想到能在晚年为族里办点实事儿,心情是愉悦的。
临时多了这么一件事,眼看只剩六七天的时间,方长庚不敢耽搁,立即开始物色教书先生的人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