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贾充和李憙。
可惜,贾充和李憙听到消息之后面面相觑,谁也提不出一个好办法来。贾充自不必说了,他当初之所以竭力建议司马炎出兵征讨,全是听从了卫平的建议,否则,他也一定和别的大臣一样,认鲜卑不足为虑。而李憙当初提议出兵,也是因为秃发树机能未成气候,偶尔一场胜利还不足以撼动朝廷在西北的根基。并且自从那次朝会之后,朝廷进一步加强了伐吴的准备,各地将领调动频繁,许多军队都集中到了长江北岸一线。这时候再调兵西进,粮草辎重就是个大麻烦,很有点远水救不了近火的意思。
贾充把今天在宫里接受召见的情况简单说了一遍,便摇头道:“贤婿,如今连你都听说了此事,想必用不了多久,京城中便会传得沸沸扬扬,只怕人心不稳啊。”
卫平笑道:“岳父大人勿忧,小婿也是借着酒楼消息灵通之便,这才听到了消息,别人却没有这般迅捷。”说完又拱手道:“小婿保举一人,可破逆贼!”
贾充闻言,精神为之一振,旋即又叹息道:“你是说文俶吧。老夫在皇上面前提起过他,怎奈皇上不允。”
卫平如今已经听说了文俶和司马家的那些恩怨往事,自然不会再让贾充向司马炎推荐文俶,不由拱了拱手,道:“岳父大人,小婿保举的乃是兖州司马督马隆!”
这段时间,卫平和马咸交往甚密。同为少年,马咸却没有卫平那样的城府,经过卫平的旁敲侧击,他心里哪还存得住半点事情,早就被卫平打听了个七七八八。
马隆不仅是员勇将,还是员智将,看问题很有独到的眼光。早在杨欣接任凉州刺史的时候,他就向朝廷上书,言明杨欣与羌人交恶,迟早会为胡人叛虏所败。果然,没过几个月,杨欣就被秃发树机能的部将若罗拔能所杀。这件事不仅表明马隆看人很准,同时也说明他非常关注西北的局势,对诸胡的情况颇多了解。
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,这个道理谁都懂。但要真找一个知己知彼的人出来,却不是个容易的事情。所以卫平才想到推荐马隆。而且身为一员武将,谁不想建功立业?卫平敢肯定,只要朝廷答应下来,马隆一定会欣然接受自己的推荐。
贾充却皱眉道:“兖州司马督?老夫倒没听说过此人。”
卫平慌忙说道:“若是岳父大人犹有疑虑,小婿愿意陪马将军同往!”
最让卫平担心的还是不知道何时将会来临的五胡乱华,为了避免那场人间悲剧的发生,他就必须对西北诸胡有更加直观的了解。此次秃发树机能虽然来势汹汹,但距离他的败亡应该已经不远了。所以,尽管卫平并不清楚最终击败秃发树机能的是哪一员将领,但他对马隆依然非常有信心,也不害怕此行会遇到太多的危险。
“这个……”贾充沉吟片刻,却摆手说道,“既如此,老夫试试便是。不过,战场之上,刀箭无眼,贤婿还是安心呆在家中吧。”
瞎说,卫平要是有个好歹,他的女儿可就成寡妇了,这种事情,贾充哪肯答应。
…
第二天便是大朝会,当贾充推举马隆领兵出征时,满座哗然。和昨天贾充的反应一样,许多大臣都不知道马隆是谁,哪肯放心把这么重要的作战任务交给他。不过,贾充昨天已经连夜做了一番功课,对马隆此人也有了一番了解。在贾充的提醒下,司马炎也有了一点印象,毕竟马隆上书反对杨欣出任凉州刺史也不过是年前的事情。
然而,众臣反对的声音却越发强烈。这其中,有一部分人确实是对马隆的能力表示怀疑,还有一部分人却因为和贾充政见不同,是为了反对而反对。
反对的声音太多,就连皇旁也不能专断,司马炎只得把贾充的提议暂且搁下。但是,西北情势紧急,却又不能不顾,司马炎只得沉声问道:“既然不允马隆领兵,众卿谁可为朕讨此胡虏,收复凉州?”
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,众臣皆无言以对,大朝会因此无果而终。并不是朝中没有良将,而是大臣们各怀私心。支持伐吴的一派不希望朝廷为了西北而分心,反对伐吴的一派当中有许多人还希望利用西北的****影响司马炎伐吴的决心。何况凉州地处西北边荒,兵马调动、粮草运输,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,如今又失去了凉州城这个根基,这一仗委实不好打。想要他们主动领兵西征,却是一个也不肯站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