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帝见皇后黑了脸,语气平缓了些,多了几分语重心长:“皇后,卫氏一族百年兴盛,仰仗的便是父义,母慈,兄友,弟恭,子孝的祖训,内平才能外成。如今建朝不过六载,这混账东西竟然公然残害亲侄,皇后让朕如何与列祖列宗交待!”
皇后闻言,瞬间如淋冷雨,胸中的怒火渐熄,也柔了声音:“陛下,念翰儿尚幼,又是初犯,饶了他这次吧!”
皇帝却道:“一次纵容,就会酿下祸端。逆子,承明殿外好好跪上一夜,明日再到东宫负荆请罪!”
“陛下,如今秋风萧瑟,夜里寒凉的很,翰儿身子骨如何能挨得住!”皇后看向长子,用眼神示意他一同为幼子求情。
卫景辰恍若未见,拱手说道:“母后,天气寒凉,池水更甚,煦儿在荷花池中泡了半晌。若翰儿不愿跪上整夜,大可到池中泡上一盏茶的工夫,儿臣便不再追究。”
皇后恼火,抬眼见煦儿与卫景良从净室走来,不由说道:“煦儿不是好好地站在这里,半点没有受寒的样子。你们又何苦要治翰儿的罪!”
“皇祖母此言差矣,母妃为我和三叔备下姜汤沐浴,孙儿泡了许久,才勉强止了冷颤。天子犯法,与庶民同罪,况且皇祖父只是小惩大诫,既不伤筋,又不动骨,小叔尚长我两岁,怎会挨不住这点苦头?”太子从容不迫地接了话茬。
“方才在里间听闻小叔质疑孙儿出身,孙儿暗自庆幸,亏得继承了皇祖母的眼睛,不然母妃岂不平白背负冤屈!试问小叔,换作我母妃的处境,小叔又该如何自处?”
卫景翰张了张嘴,突然发现自家这侄儿不知何时起已是牙尖嘴利,言辞有理有据,自己竟无从辩驳。
太子原也不指望他说出个子丑寅卯:“我母妃彼时身处旧朝,艰难挺过几番暗害。许太傅玉壶冰心,冒着欺君罔上、被诛九族的风险,保下母妃。我的身世容不得旁人指摘,我母妃与许太傅之间更是清清白白,不容置喙。”
煦儿虽小小年纪,却掷地有声,不急不躁地将这一番话说完,没有半点停顿。
静姝欣慰无比,那个追着母亲身后讨糖吃的奶娃娃,转眼间竟也能护在自己身前。
被温柔地揽进母亲的怀抱,煦儿的面颊上现出一丝红晕,自从过了五岁生辰,母亲便不曾与自己这般亲昵。
皇帝更是满意,煦儿与长子一般聪慧,甚至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架势,自己当初没有看走眼。
卫景辰却面色铁青地质问幼弟:“你方才所言,是从何处听来?是谁在你面前乱嚼舌根?”
卫景翰此刻面对满屋子有声无声的责难,脑袋已经发懵:“都是小李子,他说与本王听的,我辨不得真假。”
“来人,将益王身边的小李子,和方才在御花园中见死不救的奴才们,通通拉出去杖毙!把宫里的奴才都拉出来观刑,胆敢挑拨离间,狗仗人势,便是如是下场。”皇帝拂袖而去。
皇后深深地看了眼孙儿和长子,眼神晦暗不明,牵起幼子颤抖的手,疼惜地说道:“莫怕,母后陪你一同去承明殿外!”
梁王夫妇亲自送雍和公主和豫王世子出了宫。
分别前,静姝叮嘱公主道:“今日之事,公主莫要与兄长提及,免得他思虑过度!”
雍和公主点了点头:“嫂嫂放心,我自有分寸。”夫君近来时常有不寐之症,这些糟心事自己原本也不打算告诉他。
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