翌日晚八点。
大会堂中的碟中放着低缓悦耳的音乐,觥筹交错,三三两两的学生聚在一起。
苏灿身上穿的还是那身蓝色马甲和黑色及膝短裙,两个麻花辫将她白皙的小脸映衬地小巧可爱,她圆溜溜的大眼睛扫视过会堂,随后找了个角落拿杯香槟坐下。
生活在动乱之中的青年才俊们高谈阔论,极具爱国心,想要将中国带离沼泽。
北京大学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中的学生都是些官宦子弟或商贾之家,再不济就是思想大儒之家,见识决定了他们的思想开放,所以他们聚在一起谈论着各种从西方引进来的思想。
例如民主、独立、共和,又有人说着君主立宪,有人痛恨的批判着袁世凯想要复辟帝制,也有人讨论着李守常发布的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》中提及的十月革命等......
他们自信昂扬,潇洒恣意,有着独属于青年的活力与干劲。
苏灿听着,想到原主前世研究的资料中所说,几个月后,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,他们义愤填膺,火烧赵家楼、拉横幅抗议游行示威,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鲜活的生命。
她记得,自己曾经去过一个校园文,同为二十岁的学生,他们可以在阳光下,安心快乐地打篮球,挥洒着汗水。
而这些人,却只能为了中国谋出路,他们知道:为中国谋求一条出路,需要人牺牲的话,那么就由他们牺牲吧,如果需要有人以鲜血来唤醒民智,那么就由他们来。
她淡淡地收回目光,心中不由得有些尊敬。就在这时,会堂内嘈杂起来。
“不久前欧洲战场结束的战争,顾使长他们去参加和会,不知道结果如何了。”
“希望一切顺利,如果能够废除'二十一条'就更好了!”
“呵呵,与其把希望放在北洋政府上,还不如自己谋求出路呢。”一道讥讽的声音从会堂里屋传出来,来人梳着背头,打着发蜡,穿着一身黑色学生服,挺直身子迈着矜贵的步子走出,俨然一副贵公子样。
众人皆皱眉,看着来人。
有人认出他来,惊呼出声,“是谢谨舟!”
“谢谨舟,他的父亲是北洋政府外交部的一员!”
“他的背景硬得很呢!听说他在英国留学时,洋人都得给他三分脸面!”
学生们议论纷纷,苏灿听到声音后都忍不住朝他望去,脑海中瞬间弹出来他的各种资料。
在原著中这个谢谨舟与男主沈泽文有点针锋相对,他自持身份,知识渊博被学生们尊敬,但他出国留学一年归来却发现他们都在推崇着沈泽文,追在他身后夸赞。
谢谨舟不服,跑去跟着沈泽文上了同一节课,课上,沈泽文回答问题时的见解、深度与眼光、见识丝毫不输留学归来的他,嫉妒的种子便种在心底。
……
最后的最后,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作者写到他被国民党的人实施绞刑,他笑着赴死,仰天高喊:“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。”
随后慷慨赴死。
临死前都在呼吁围观的群众站起来,中国的未来是一场充满着鲜血的革命。
但愚昧麻木的人们却买通刽子手,给他们的馒头沾上烈士的血,带回去治疗病重的孩子......
总而言之,这个谢谨舟就是一个为了中国不怕牺牲,但心中有自己的傲气,不想被别人压一头的傲娇小男生。
这时,会堂的大门被推开,走进来一个学生。
“我同意。中国的需要的是改革,而不是改良。”
沈泽文走进来,整了整衣襟,步伐坚定地迈入会堂中心,顺手从一旁的桌上端起一杯香槟,轻微摇晃着。
他一出现,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到了他的身上,除了苏灿外,他们都在看着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