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底下日常做事的主力,衙役、主簿、县丞这些人,基本上都是地头蛇。
只要他们不配合,架空你一个外地人,轻而易举。你想干什么,他们都有着各种理由搪塞、拖延,直到你没了脾气,能坐下来好好谈。
千万不要觉得,‘影视剧中的县令很威风,所有人看到他都觉得害怕,深怕吃官司’,就以为县令权威很大。实际上,新人县令的日子一点也不好过。
只有没有靠山的人,有极强法制观念的人,才是电视剧中的反应。而这个靠山,指的就是宗族。
既然县令如此不堪,那他怎么收税,又怎么出政绩呢?很简单,打蛇打七寸。
愣头青才会和当地人去硬碰硬,对老油子而言,他会直接卡住当地人的脖子。
县令好歹也是代表朝廷的人,只要你不想造反,那么在明面上,该有的权利都有。
就比如在税收上,如果你家实在是困难,都快活不下去了。那么,县令可以上表到州里,说明原委,请求免去这户人家一年的丁税。一般来说,不碰到战争时期,基本都会通过。
仅仅这一点,就可以让诸多村长去巴结、讨好。村长也不是世袭制的,你没能力就让位。比如让那个,可以为我们村带来免税名额的人当。
此外,科举实行号牌制度,对外号称随机抽号。要是你不幸抽到个漏风、漏雨的地方,对不起,怪你命不好。而发号牌的,就是县令。
只要村长家、里正家,甚至是和衙役沾亲带故的人里,有读书的,他们就必须对县令客气一点。
人情往来讲究由来有往,你对我客气了,我也会对你客气。到最后,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。
虽然在大盛朝,县令管不了科举,但考生的饭还是县令安排的。他想要谁吃沙子,那还不简单吗?
凡是考核能得到上等的县令,他与当地大家族的关系一定很好,处事也是游刃有余。
愣头青如果不能迅速转变,除非他的来头极大,否则他的官当不长。
三年一次的吏部考核,无非就是人口,税收,犯罪率,有没有突发事件,老百姓有没有怨言等等。
吏治清明,其实应该叫做清平才对,安稳是考核的重要指标。平字如果做不到,直接就可以打成下等。
朝廷对这种现象心知肚明,可也不会去改变什么,求的就是一个安稳。只要你承认我的合法地位,按时纳税,那你们就是良民。
在古代,说是某朝统治天下,实际上应该是朝廷管大方面。最底层的人,是靠这些村长来约束的。
久而久之,这种现象日渐加重,总会有某些地方的豪族,发展到无可遏制的地步。接着就会带来一系列的,如土地兼并加剧,收不上税,贫富差距极大等问题。
要是这个时候,在位的皇帝不那么贤明,经常干些荒唐事,弄得下面的百姓有怨言。
一旦碰上天灾或者对外战争,那么这个王朝就到头了。王朝不过三百年的定律,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来自这里。
韩铭之所以选择这么一条路,就是因为太具有可行性了。虽然他知道的历史规律不多,可‘利益动人心’,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。
朝代就是公司,而一家公司的核心流程,就是员工合力先创造利益,再在分配上产生纠葛与博弈。
因为每个人都是有私心的,皇帝、官员、百姓,都有自己的立场。时间一长,隔阂弥补不了,就该轮到另一家公司开张了。
要从源头改变这种情况,就必须要解放民众的思想,让他们自行觉醒。可这是一把双刃剑,谁知道他们思想太前卫了,会不会来捅自己两刀。
但要想公司传承的久一点,不教化百姓也不行。总不能,底下的子民,都是文盲什么的吧?
所以,中正平和、不带戾气的儒家思想,就是最好的工具。而且,公司宣传部还只会截取,其中有利于自己的部分去传播,从最开始就进行断章取义。
一直学习的都是阉割版理论,老百姓自然乖乖听话。等时间够长了,老板姓意识到有问题后,这家公司也倒闭了,换了一个号称和之前不一样的公司。
只不过,理论换了个名字,里面的内容依旧不变。
韩铭就是从职场角度去看朝代,只要涉及到利益,那么道理都是相通的。人做出的各种行为,都可以用逻辑去分析。
他之所以能肯定叔公没事,就是因为一旦刘德贵出事,那么这个县令基本做到了头。而只要这个人不傻,他就不会这么干。
哪怕县令只针对叔公,抛开韩氏一族不谈,刘德贵为了儿子,也绝不会让叔公出事。
坐在刘家的马车上,韩铭简单安慰了刘钰几句,直接安心睡起了大觉。
他需要养精蓄锐,去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