;他对刘秀说的这番话表明:一来我是孝子,老母亲还在城里,我必须保护老母亲的安全;二来我与其一个
人为你效力,不如拉来更多的队伍、为你扩大地盘儿。
这就是说,冯异不仅早就听到了刘秀的大名,也耳闻目睹了刘秀的为人和治军,觉得王莽败亡在即、明主
就在眼前,打定主意要跟刘秀干了。
刘秀对人对事的洞察力远远超乎常人。他虽然性格内敛、城府深奥,但识人用人向来用的是推心置腹之诚。
况且,目前看来,刘秀认为处理冯异最好的办法就是顺水推舟让他回去。
如果冯异狡诈,留他是个累赘,不仅要管他吃喝,还得派人防着他;杀他也不仁义,会让朋友心寒、敌人
胆寒,增加以后打仗的难度;再者,他就是回去耍什么花招也没有大讲究,因为王莽的基层干部,到今天已经
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了。
当然,如果冯异是真心的,那我就是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了!
好了,冯异离开刘秀,很快就回到父城。
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儿,就是说服苗萌、或者与之商量,看具体怎么操作,来归顺刘秀。
他就像考察归来一样,把对刘秀的印象平平实实地叙述之后,向苗萌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:
“现在天下纷争,各路将帅大都崛起于草野,横暴无道,只有刘秀治军严谨,从不掳掠老百姓。我看他的
言行举止,绝不是庸庸碌碌的人,可以归附。”
(“今诸将皆壮士崛起,多横暴,独有刘将军所到不掳掠。观其言语举止,非庸人也,可以归身。”)
苗县长听了,果断地表态:
“在这个关头,我们生死与共,一切听您安排。”
(“死生同命,敬从子计。”)
大家明白了吧,冯异、苗萌三言两语,便决定了父城等五城的命运。
这时候,王莽的军政合一的基层政权体系已经支离破碎,象岑彭、冯异这样能独挡一面的基层干部实在是
凤毛麟角,郡县两级跟联军过招时阵脚都有点儿乱。
比如,棘阳县长岑彭就逃到宛城,在宛城与刘縯对抗了几个月。
一个县长被打出本县,到另一个县带领军民抗敌几个月,实在是个奇迹。
这要是一般的县长,到别的县组织个大型活动也不容易。
反正这时候,颍川五城全都跟着冯异、苗萌归顺了刘秀。
这样,刘秀与冯异谋定,不费一兵一矢,拿下了颍川。
不仅如此,冯异还向刘秀推荐了几个能干的人,如铫期、叔寿、段建、左隆等,他们都是冯异的同乡,从
此成为刘秀的基本干部。
特别是铫期,他与冯异一样,从此忠贞不二地追随刘秀打天下,立下了不世的功业,历尽艰辛,享尽荣华
,也落得青史留名。
冯异送给刘秀的见面礼,不能说不丰厚。
我还提醒大家,冯异与苗萌携手归顺刘秀,还至少说明这样几个情况:
一是二人私交深厚,超出一般的副厅级与正县级干部之间的工作关系,后来刘秀对二人同时重用;二是他
俩虽然都是王莽的基层干部,但肯定是持不同政见者,在普天下波涛汹涌的反莽复汉潮流中,已有择主而从的
心机,而且已有相当的默契,冯异出城故意以被俘,就是他们这种默契的一个组成部分;三是冯异在刘秀面前
的表态一定非常诚恳,不仅他对自己“归据五城,以效功报德”的建议很有把握,也得到了刘秀的认可,而且
他与刘秀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相知和互信。
乱世如此,人生飘忽,刘秀能与冯异同心携手,双方非是高手不可。
但是,正当刘秀在颍川大展拳脚的时候,后方传来噩耗:大哥刘縯遇难。
刘秀极为震惊和悲愤!
该来的还是来了!
他急忙从父城连夜赶回宛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