捞出,沥干水分后,小兰姐开始用木勺将它们捣成细腻的泥状。
她的手法娴熟,用力得当,确保每一块红薯都变成了顺滑的泥浆。
接着,小兰姐将红薯泥搁置一旁,准备调制成糕点的内馅。
她取出一碗细砂糖,撒入少许白芝麻,再加入一点点纯净的山泉水,搅拌均匀。
这个糖芝麻馅,是红薯饼的灵魂所在,带来了甜美和香醇的口感。
接下来,小兰姐将红薯泥捏成小球,每个都匀称大小,然后用手掌将它们轻轻压扁。
她取出事先准备好的馅料,将它包裹在红薯泥球中心,然后再次用手掌将其轻轻压平,使得馅料均匀地包裹在红薯泥中。
最后,小兰姐将每个成型的红薯饼放入平底锅中,用小火煎制。
她善用木铲,时而翻动,使得饼坯两面金黄,外脆内软。
煎制的过程中,一股香甜的红薯香气弥漫开来,让人垂涎欲滴。
当红薯饼煎至金黄酥脆,小兰姐便将它们一一取出,摆放在精美的盘子里。
每一个饼坯都饱满诱人,散发出浓浓的家常味道。
完成了这道村中的拿手好菜,小兰姐感到心满意足。
做好了之后,也让家里的孩子给沈烟送了些来。
到了下旬,整个村子都陷入了农忙。
沈烟家里的地不多,所以也不怎么着急,就算领着妹妹王琳去插秧,速度也是不急不缓的,根本就不着急。
王琳插秧没有什么经验,她是个小孩子,还被村里别的男孩嘲笑。
说实话,沈烟也不会做农活,光脚站在水里的时候,蚂蝗还爬到了她的腿上。
沈烟吓得跳了起来,被众人大笑一番。
当沈烟被众人嘲笑后,她感到有些尴尬和不安。
她从未真正参与过农忙,对于这些活动并不熟悉,因此在插秧的过程中显得笨拙。
而王琳作为个小孩子,也缺乏经验,不太擅长这种农事活动。
看着村中其他孩子们和成年人们熟练地进行农忙,沈烟心中有些无助。
她知道自己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,才能真正胜任这些农活。
不过,她也意识到,这些嘲笑也许并非恶意,而是村中孩童间的一种调侃和互动方式。
农忙期间,沈烟和王琳每天都在田地里辛勤劳作。
比起沈烟的心态,王琳还算心态比较好的,哪怕遇到挫折,也没什么所谓的感觉,还总是安慰姐姐。
虽然起初困难重重,但她们逐渐掌握了插秧的技巧。
沈烟学会了如何正确地把握泥土的湿润度,王琳也在姐姐的指导下渐渐熟练起来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沈烟逐渐在村民们中获得了认可和尊重,他们开始意识到沈烟和王琳也是在努力学习和成长。
渐渐地,村中的孩子们不再戏谑她们,而是愿意与她们分享农忙中的喜悦和辛劳。
沈烟也发现,在这些日子里,她和王琳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和亲密。
姐妹俩在田间共同奋斗,感情也加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