裙,既喜庆又不会夺了新娘的风头。
这日荣国府极是热闹,大门前车水马龙,正门虽开着,但是一般的宾客只能从侧门入。黛玉原也想从车门进入的,不想刑氏听到消息,带着王熙凤并十几个仆妇、丫鬟一起迎了出来,执意要她从正门进。黛玉已经推辞过一回,若再执意推辞,未免有故意刁难之嫌。况且自打赐婚圣旨下来,黛玉走到哪都有嬷嬷、女官跟着,规格上已经和皇家的媳妇不差什么,走正门倒也在情理之中。
她是钦定的未来太子妃,刑氏自然不敢怠慢,态度十分恭谨。
旁边从侧门入的女孩子们纷纷投来嫉妒的目光,浓烈到林黛玉在轿子里都感觉的十分清晰。
又一顶轿子缓缓而来,前面卫士开道,卫士后面跟着家丁,然后是婆子,再后面簇拥着轿子的是一水儿穿红着绿打扮十分齐整的丫鬟。荣国府的小厮小跑着迎了上去,问知是北静王的妹妹昌华郡主,便笑着往侧门引。昌华郡主便不干了,问为什么前面那顶轿子可以从正门进,而她堂堂的郡主就只能从侧门入。
当然,身为郡主,身份尊贵,自然是不会自己问小厮这些话的,昌华郡主是先将话说给自己的丫鬟,再由丫鬟转达的。
小厮只好解释道:“前面那顶轿子里坐的是未来的太子妃。”
这句话可是捅了马蜂窝,昌华郡主当即发作起来,并婆子掌那小厮的嘴,并令丫鬟训斥于他:“你这个趋炎附势、阿谀奉承的小人,委实该打!她还没当上太子妃呢,如今也不过是一个朝臣的女儿,我们姑娘可是王爷的妹妹,圣上御口钦封的郡主,你就敢如此怠慢?我们郡主在太后面前说一句话,就能让你们贾家都不了兜着走!”
小厮不敢还手,被打了个鼻青脸肿,昌华郡主于是大摇大摆的从正门进去了,贾府的下人也没一个敢拦的。
进了垂花门,黛玉便下大轿,改乘小轿,一直坐到正房院外,才下了轿,由刑氏引着先去拜见了贾母,然后便去了迎春那里。
房间里有许多女孩子,有伺候迎春大妆的丫鬟,也有来各府贺喜的姑娘们。探春、惜春、薛宝钗、史湘云等人也都在,黛玉一去,众人都忙着上前见礼,黛玉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,当然不认识的居多,她七岁到十岁虽然住在京城,却从未参加过宴会或应酬,后来再次进京,虽也收到过不少请帖,但多数都推了,去的也不多。
让黛玉比较意外的是,郑莉华竟然也在。
小妮子一见黛玉便兴奋的两眼冒光,只是黛玉被嬷嬷、女官,并丫鬟们层层保护,又有一帮子人上赶着搭话寒暄,她一时近不得身也不好意思罢了。
刑氏见屋子里的人实在有些多,便命婆子引着众人到花厅看戏去,让惜春、探春作陪。惜春没什么,带着自己的大丫头入画便拉着一众姑娘们走了,探春有些不太情愿,倒也跟着去了。
郑莉华要走,黛玉叫住了她,她眨了眨眼,似乎很是意外,也很是惊喜,下意识的上前要拉黛玉的手,在看到黛玉身边一脸肃穆的嬷嬷后又退缩不敢了。黛玉淡淡一笑,主动上前拉住郑莉华的手,笑问:“你来了多久了?”
边说便往迎春那去。
郑莉华道:“来了有一会儿了。”
迎春正坐着梳妆,见黛玉近前,作势要起来,黛玉忙按住她道:“姐姐好生坐着罢,妹妹同你说说话。”
迎春穿着大红嫁衣,说起出嫁之事,仍是十分羞赧,垂着头臊的脸蛋红扑扑的,配着大红嫁衣倒极为美妍。即将离开生活了十五年的家,离开父母、离开亲人,离开熟悉的一切,迎春心里既有羞怯、紧张、又有些忐忑,没人的时候抓着黛玉的手都在发抖。
黛玉又是安抚又是劝,才堪堪好了一点点。
黛玉问迎春跟着陪嫁的丫头都有谁,迎春道:“一共四个,司棋、秀菊、莲花儿和锦红,都是父亲亲自挑的。”
黛玉道:“这四个都是极好的,倒能帮你掌家理事。”
迎春房里的人进进出出的,也说不上许多私房话,眼见着该上头了,琢磨再待下去也没什么意思,反倒碍事,黛玉便拉着郑莉华至一安静的小花园里闲坐。荣国府她带了三年,十分熟悉,想要找一个既安静又雅致的地方倒不太难。
一到了没人的地方,郑莉华便掩饰不住本性,笑呵呵的道:“林姐姐,我真没想到贾姑娘会给我送请帖。”
黛玉刚看见郑莉华,也有些意外,不过转念一想,也就想通了。郑莉华常去找自己玩,迎春表姐也常去,一来二去,二人难免碰上,见过几次面之后,自然也熟识了。迎春表姐又非那等嫌贫爱富之人,会请郑莉华也在情理之中。况且郑家虽然并非世代勋贵之家,倒也是书香传世,郑莉华的父亲如今也坐着京官,身份也够得上。
黛玉笑道:“如今你王府也逛了,国公府也逛了,不觉得自己没见过世面了吧?”
“姐姐又取笑我!”郑莉华跺着脚转过身,突然“呀”了一声。
“怎么了?”黛玉回头一看,站起身,拉着郑莉华就要走。
郑莉华急匆匆的跟着黛玉的步伐,一边嘀咕:“好生奇怪,今儿内帷是专供闺秀们游玩歇足之地,怎的好端端的冒出来一个男人。”
后面那男人还在急匆匆的追:“前面的姐姐妹妹们,先别走,我有话要跟你们说。”
原来那男子便是贾宝玉,方才黛玉是背对着他,因此他并没有看出是黛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