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好,既然你说你可以当好编辑,那我先问你个问题吧,假如你现在是我们杂志的编辑,你负责的这一期杂志已经过了下厂日期,但是还有两篇稿件,因为种种原因耽搁了,无论如何交不上来,印制老师已经打电话过来催了,你要怎么做?”
“这……这个……”
“没关系,你可以先想一想,几分钟之后再来回答我。”
“我想好了老师,我会自己加班加点创作出两篇符合要求的小说,来填补稿件的空缺。”
旁观这段画面的李带连连摇头。怎么能这么回答问题呢!
只要有过编辑经验——甚至都不需要有相关工作背景,只要有基本的社会经验,就应该知道,领导问这个问题的本意,绝对不是让你真的去针对这个具体的问题,像一个临时的办法。
他需要的不是一个办砸了事情之后亡羊补牢的计划,而是一个从事前到事中再到事后的全方位应急处理机制。
首先,在事前,你作为编辑根本不应该在下印阶段弄出这样的问题,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点,早在组稿阶段就应该预先考虑到,通过增删栏目,调整排版疏密等方式及时解决,等到印刷厂那边来催,那都已经是重大编辑事故了;
事中,如果你负责的杂志,真的发生了当期稿件不足的情况,责编自己的团队中也应该有这么一批关系密切的核心签约作者队伍,能够马上站到你这边来,迅速出稿,补上漏洞;
事后,既然事情已经发生,深刻检讨是免不了的了,但反思不能只留在表面,还要建立起杂志的备用稿件池,留足充分的备选稿件,以免未来再出现像这样的意外状况。
至于谢思文说的自己写,那是下下之策。
说找其他同事的外协作者来帮忙都比自己写要好。
你怎么能保证你的作品跟职业作家水平相当?人家是专业的全职作者,你还有自己的工作,你凭什么保证人家短时间内写不出来,你短时间内就写得出来?
更何况,在下厂印刷之前,编辑还有大量案头和沟通工作要做,随时出于高度紧张的戒备状态。这个时候你告诉领导你要跑去写小说?
简直是自找死路。
大概率会被直接劝退吧。李带心想。
只见画面中,吴主编轻轻摇头,模棱两可地说:
“唉,好吧,这也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,或许你真能及时写出可靠的稿子也说不定。时间差不多了,我再换个方式问你一句吧——你是更希望当作家,还是更希望当编辑呢?”
“我要当作家!当编辑只是我生活所迫的一个过渡阶段,未来我一定会通过写作证道成神!”
你是铁头娃吗?!
李带险些喷出一口老血。
人家来是为了来招编辑的,不是来招作家的,你过来也是面试编辑,而不是面试当作家的。看在你热情的份上,已经给个台阶让你下了,你还往南墙上撞做什么?
图书也好杂志也好,这类纸媒本来就是传统行业,编辑这个职位是内容核心,最看重的就是资历,业内有句话叫编辑越老越吃香,三年编辑才只是刚入行。
人家既然一开始就知道你不打算在这个行业内久留,为什么还要把你招进来,煞费苦心培养你呢?
吴主编不动声色把手上的文件整理好,放回文件夹递回给谢思文。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