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分出辈份尊卑。
实际上,很多姓氏的来源,是以当初居住区域,或封地封王封侯封国来确定姓氏的。比如周王朝,八百诸侯,实际上多是周家皇族的分支,分封之后,以地名等为姓氏。实际上,很多不同姓氏,实际上都是相同祖先,传承下来,然后兄弟分开,各居一地,子子孙孙传袭而下,成为不同姓氏,不同宗族。
如果说,完全按照姓氏来区分宗族,实际上是大谬之举。
我们刚才所列举的不过是周王朝进行的分封,那周皇族之前呢?夏皇族、商皇族,还有更前面的三皇五帝,神农氏之前的前古时代的人群族,又是怎么区分不同宗族?
那些前古的事情,已经没办法确知。但是,我想说的一句话,你们看有没有道理?
不知大家有没有见过蒙匈族的人,他们的面孔、鼻子和眼睛,和文朝、蛮族是不是一样?从蒙匈族往外走几万里,沿途会有浑身白色的人,有浑身黑色的人,有黄头发、棕色头发,有蓝眼睛的人,你们说,如何区分族群的不同?
显而易见的事,蛮族和汉族以及周边的不少族群,在前古,都应该是同一个族群,才能够在千万年以来,大家都是黑头发、黑眼睛和黄色的肌肤。”
杨继业没有将生蛮、熟蛮和汉人都是同一族群的结论说出来,也是想不要过于急切,等这种说法在熟蛮这里慢慢传开。
从后世的说法看,华夏五十多个民族,各有自己的祖先,各有一条根。但实际上,这些族别追溯到前古的历史,不难推知,都是一条跟,在历史发展进程中,不断地分岔,演变成目前的状况。
最明显的记载,便是《史记》中对三皇五帝的记载部分,明确地记录了周王朝分封后,各自姓氏的命名。实际上,这些人很多都是周王朝重要分支,被分封出去的。
几代或十几代后,那条最初的根,也就不存在了。又如秦王嬴氏,追溯到先祖,血脉上实际还是皇帝轩辕。又如尧舜禹之间,也全部是轩辕一族的血脉传续。(见《史记》)
如此,姓氏固然可证明是同一先祖传续,但不同姓氏之间,追索而上,往往也是同一血脉,分支的隔代太久而已。
还有一种情况,战乱、获罪避祸,也会自行改动姓氏,抱养、上门赘婿等同样会改变后代姓氏。这些都说明一点,姓氏不同,不一定就是不同血脉传续而下。
男孩听了杨继业所说,也在苦苦思索。这样的话,以前从没听过。倒是前面那些成年学生,对小学生说的熟蛮、生蛮和汉人是一家,理解为先生与我记载之间的关系。
记诵几遍,然后写出前十六个姓氏,让学生们练习写字。桌上的沙盘,写字看不到好坏,夜校的目的是学会识字与写字而已,至于字体如何,是没有多少人在意的。
巫素贞听杨继业说几万里之外,有白人、黑人,有蓝眼睛、黄头发,心中质疑这真是人吗?秀才又是如何得知的,难道他到过那边,看到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