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光义在国子监杀了十二名士子的事情不胫而走,一下子便从汴京传到了整个大宋。
原本大家以为这个赵光义是位仁德之君,可是现如今,他在姜胤报纸中刻画的阴险狠毒的形象却越来越在百姓心目中加深。
国子监里的学生,那可都是国之栋梁,他们也只是对国家大事发表些自己的见解,学子见解之说,根本无从对错之分,可是赵光义就因为这些学生说的话,就把他们给全杀了,这一下子让汴京本地的士子全都有些心寒。
而原本思想开放包容的汴京气氛也变得十分怪异,一下子,汴京仿佛回到了周厉王的时期,限时百姓言论,走在大街上,百姓只能用眼神交流,而不敢说话。
这也使得汴京城出奇的平静。
不过这种平静之下,潜藏着的是士子们对于赵光义的不满与恐惧。
但是已经有些焦头烂额的赵光义却非常享受汴京的这种安静,在他的眼中,原来只要杀上几个表现最突出的士子,就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安静,简直就是一劳永逸的办法。
不过他的这种错误感觉,也没有人敢去提出来,毕竟现如今陛下的心情不好,一言不合就喜欢杀人,这个时候去呈上谏言,简直和找死没什么区别。
因此文武百官呈给赵光义的折子也都是一片歌舞升平,百姓们安居乐业,没有那些挑刺的人物,国子监那些地方也都恢复了正常运转。
俗话说的好,有什么样的皇帝,就有什么样的大臣。
当赵光义卸下面具,做那个最真实的他的时候,臣子们也都开始卸下忠正廉洁的面具,开始谄媚求荣起来。
皇帝喜欢听什么,他们就说什么,甚至有很多事,他们只不过是道听途说听来的,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添油加醋的向皇帝描述一番增加皇上的开心。
然后新宋国就是各种遭殃,什么种植奇特作物,结果颗粒无收啊,什么新宋国发生政变,有官员叛逃啦,还有什么新宋国施行残酷的刑罚,百姓不堪忍受之类的。
总之,赵光义喜欢听什么,他们就说什么,迎圣上之好,这也使得很多人一飞冲天,有一位灵州前来觐见的官员,他就是说新宋国的法律严苛,然后添油加醋的向赵光义描述了一番新宋国颁布的《新宋律》,然后又说了新宋国的百姓都无法忍受,甚至好多都偷偷乘船出海,逃到高丽倭国的地方。
这说的赵光义是心花怒放,一个打赏就让这个灵州来的地方小官连跳三级,当上了秘书尉的文职。
一时间大宋的朝堂上,官员们争相模仿,每个人每天都想着怎样编一些新宋国的负面消息来博陛下一笑。
这么说久了,也渐渐的让赵光义产生了一种错觉,那就是现如今的新宋,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,沧州、德州、棣州的百姓,在姜一念这个暴君的统治,和《新宋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