娘想到那一枚阴差阳错的玉雁,不由就设想,若太子没有弄错人……雁卿会不会还是此刻的模样。
可随即她就又记起元徵的事来——其实相似的事雁卿早已遇上了。然而不论雁卿自己还是谢景言,都未因此而动摇。
同样的事发生在她和雁卿身上,结果也都是不一样的。
月娘烦乱的抿紧了嘴唇。
“杜郎君来了。”这时有丫鬟进来通禀。
雁卿立刻便停住了话头,望向月娘。月娘也一怔,眼中泪水再度涌上来。
杜煦来了又怎么样——月娘不可能将这些事向他倾诉,他们的感情尚未亲近到这一步。何况就算杜煦也喜欢她,一旦知道了这种事,只怕也要对她避之不及起来。月娘是不打算自取其辱的。
雁卿等了一会儿,见月娘别开头去似有抗拒,便对外摇了摇头。
东君已至,天暖景明。
藏书楼外溪流潺湲,风过幽篁,筛落了一地斑驳日光。杜煦先还翻看这书案上摞叠着的经卷,不多时便被外头春光所诱,推门去外头竹台上吹风去了。
竹台上藤椅依旧,却因无人,并不曾摆放出棋盘棋子来。杜煦一个人赏了会儿春水、翠竹、穿林而过的清风,不由就又回头——总觉着月娘已许多日子不来打谱了,也不知她的病好了没有。
今日他来还书,也是想顺路探望月娘。只是赶得不巧,府上似乎有贵客前来,他不方便此刻去拜见太夫人,便先在藏书楼里读书等候——他也不算外客,是无需同旁人一般在外院儿等候门房通禀的。
杜煦正感惋惜,外头便有人一先一后的推门进来,似乎并不知他在屋里,边更换熏香、笔墨,边继续先聊着,“我悄悄的告诉你,你可不许和旁人说……那日在灞河边儿,去传大姑娘和大少夫人的是宫娥,去传二姑娘的却是个阉人。三夫人都不放心,明明没传她,愣是跟着一道过去了。在那宅子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也没人知道,可二姑娘出来时眼圈儿都是红的,小脸儿惨白惨白的。几位夫人、姑娘就没有不心事重重的。结果回来当天,二姑娘就失足落水了……二姑娘由来心气儿高,说她失足?我可不信。还指不定是什么缘由呢。”
“你是说……二姑娘是寻死的?”
“嘘——”那丫鬟就推窗向外一望,才又道,“你可别出去乱说。”
“晓得。”片刻后又忍不住凑上去问,“你说在灞河那儿,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啊……太子府巴巴的遣人过来,咱们老爷还不给好脸色看。哪有当臣子的给储君甩脸子的啊。”
“我可不知道。”到底还是想说的,不一会儿就又道,“我看,东宫对咱们二姑娘可还没死心呢。”
“不死心又如何?太子妃都娶了,难不成还想……”随即也就恍然大悟,“呀!难道今日东宫来人……”
“嘘——”
两个人各自噤声片刻,就又忍不住说起来,“要说东宫待咱们二姑娘也确实不同,早些年大姑娘没份儿的东西,也都不忘赏给二姑娘。回回到咱们府上,都巴着二姑娘说话……偏偏太子妃就选了旁家。”
“二姑娘确实哪里都好,就只没托生在夫人肚子里。东宫又是那样的心性,爱计较这些。”
“这就不怪老爷恼火了。又计较人家出身,又放不下。偏偏身份又极尊贵,指斥不得。二姑娘真是……你说老爷不会——”
外头传来一声轻咳,两个丫鬟忙噤声。
杜煦先是并未留心,待意识到她们在说私密话时,就已回避不及。偏偏他在外头竹台上,空间狭小,也无处可退。不得不悉数听下去。他生性聪敏,虽听得只言片语,却已将原委拼凑了出来,已是知晓二人在说些什么。
——太子对月娘有意,想要纳她为嫔。
他先恼火,燕国公府上竟是连丫鬟都知道,太子待月娘与众不同。而他行将与月娘议亲,却是全无所知。恼火里他脑中又有一丝清明——太子娶妻之前,月娘尚还年幼,两人都还在两小无猜的年纪,有往来也并不奇怪。太子娶妻之后,大约就已泾渭分明了。要说赵家有意欺瞒他,那也不至于。只怕太子所思所为,也是彻底出乎赵家预料的。
可知道归知道,他的心绪也已是被扰乱了。
他是很喜欢月娘的,也隐隐期待同她定亲……可若要和太子争夺,他便全无心里准备了。
外头又有人进屋来,两个丫鬟忙行礼道,“大姑娘,二姑娘。”
雁卿同月娘都没有应声。她们只一扫视,目光便落在通往竹台的那扇门上——那门阖着,门闩看似是关着的,实则虚虚的搭着。
月娘便轻轻的退了一步。这么久一来一直忐忑、烦恼、自厌着的心情,终于如风息尘落,再无半点起伏了。
后头有丫鬟上前,问道,“你们进来时书房里没人?”
那两个洒扫的丫鬟忙道,“不曾见有人。”
“莫不是杜郎君等得久了,先行离开了?”
雁卿沉默了片刻,道,“想来就是了。”便对月娘道,“我们回去吧。”
月娘轻轻摇了摇头,道,“阿姊先回去吧,我想一个人待一会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