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1 自然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
《周易》:包罗万象的天人合一
提到国学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孔子。如今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,中国有孔庙。孔子曾经说过: “加我数年,五十以学《易》,可以无大过矣”。后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:假如再给我我一段时间,从五十岁的时候开始学习《易》,我的人生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过错了。关于孔子学《易》,有一个成语叫做“韦编三绝”,可见他对《易》的用心之深。
北京大学教授冯友兰先生说,《周易》是一部辩证的“宇宙代数学”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称赞道:“《易经》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。”《周易》历经数千年之沧桑,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,它的品格和精神日渐深藏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。不少哲学家、思想家、科学家都从《周易》中汲取思想营养,锻炼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。
《周易》包含着相当丰富而深刻的朴素辩证法思想。它是一部讲宇宙万物与人类社会的变易法则的书。在《周易》中,天、地与人无不包含一阴一阳的矛盾双方,“阴阳接而变化起”,“刚柔相推而生变化”,整个宇宙都在奔流不息地变化着,没有一刻停止。《周易》劝诫人们树立“自强不息”的人生哲学,在客观事物的变化中,不可墨守成规,因循守旧,而是应把握最有利的时机,采取果敢的行动,同时还要时刻想到“物极必反”的原则,防止“亢龙有悔”的局势。
《周易》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经典,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,简称《易》,又称《易经》,包括经和传两部分。
在我们的生活中,平时看到的楼房、公路、汽车大多是人类创造的东西,在上古时代可不是这样,人们住在山洞里、大树下,和大自然“亲密接触”,昼夜分明、春秋相继,人类只能顺从自然的变化。
人们渐渐发现:大树向阳的一面,枝叶繁盛,背光的一面,枝叶稀疏;山坡朝北的一面,有时候积雪终年不化;朝南的一面,日照充足,草木繁盛;人活着的时候,说说笑笑,行动自如;但是人死以后,就变得无声无息,不再理会活着的人;青年人聪明灵巧,老年人迟钝麻木……于是人们就很自然地认为,万事万物都有两个方面,一个叫阴,例如寒冷、黑暗、静止、死亡、衰老;一个叫阳,例如温暖、光明、运动、生命、青春。据说这时候,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帝王伏羲氏,这是一个无比智慧的人,看清了宇宙中这两类重大的区分,就拾起了一个草棍或者石子,在地上画出了“——”代表阳,“— —”代表阴。这个举动看似简单,实际上是人类历史上石破天惊的事件,号称“一画开天”。把自然事物分成类别,并且抽象成符号,这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开始。在民间传说中,这个时候天摇地动,神鬼夜哭。因为这一画,代表人类从此摆脱了愚昧无知,开始走向智慧和文明,获得了与天地并立的资格,于是大自然开始惧怕人类了。
伏羲氏还把这两种符号三个三个地组合到一起,就形成了八卦。八卦来源于八种最常见的自然事物,其中,乾卦代表天,坤卦代表地,巽(xùn)卦代表风,震卦代表雷,坎卦代表水,离卦代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