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到这个老伯说买了薪柴就没钱没粮食,这买了粮食又没钱买薪柴,至于说取暖的木炭,对于这底层的人来说,那更是无法想象的奢侈,实在是这木炭太贵了。
弘治皇帝、刘健、谢迁、李东阳几人脸色难看,一直以来都以为这天下自己辛勤的经营下,应该歌舞升平、民富国强、繁荣昌盛才对。
可是从这个老伯的话中,他们仿佛亲眼看到了地产普通老百姓的艰难生活,有人因为没有御寒的衣服,更没有取暖的木炭、薪柴,更是食不果腹,最终被活活的冻死。
有像老伯这样的,条件极其的有限,一分钱恨不得扳成两分钱来花,这薪柴每涨一点,他们口中的粮食就要少一点,冬天最是难熬。
“难道真的如同刘晋所说的,时移势迁,再不改变的话,这天下到底还能够支撑多久?”
弘治皇帝脑海中想起了前不久和刘晋所讲的事情。
这些天,他让人去仔细的调查了两样东西,一个是人口,一个是土地。
经过了锦衣卫、东厂、西厂三个情报机构深入的调查,所有的一切都正如刘晋所说,这大明朝的人口其实早就已经暴涨了很多、很多。
可是官方统计的数据,人口不仅仅没有增长,反而有所减少,其中有大量的人口被豪族士绅所豢养、隐瞒下来,这隐瞒的人口几乎和官方统计是数字相差无几。
这是何等可怕的一个事实,如果真如刘晋所说的,土地的总数不便,粮食的产出也有限,可是人口在不断的增长,最终肯定有人挨饿,最终整个社会的矛盾也是不断尖锐起来。
隐瞒人口这都还不是让弘治皇帝最忧心的一个事情,这人口顶多和徭役有关,他一向都是轻徭薄赋,很是大规模的征集人手去做事情。
真正让他忧心的是,土地方面的问题正如刘晋所说的,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,普通老百姓拥有田地的越来越少,而承担的税赋却是越来越重。
这土地全部都是慢慢的集中到了那些不需要纳税的士绅、豪族、皇族的手中,别的不说单单是分封在全国各地的老朱家的王爷,占有的土地都极其惊人。
这些人利用自己皇族的身份,垄断了地方上最赚钱的行业,比如土地、山林、矿山等等,只要是有利可图的,这些皇族就会通过向皇帝乞请或者是巧取豪夺的方式,抢占到自己的手中。
各地的王爷都喜欢向皇帝哭穷,索要土地或者是地方税赋的权力,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,分封出去的王爷越来越多,必然导致王府的增加和圈地的扩大,天底下最好的土地都归到了王府的手中。
许多的王府拥有的土地动辄都是万顷,景王、潞王在湖广等等的土地多达4万顷,福王庄田2万顷,桂王、惠王、瑞王的庄田各有3万顷。
长沙、善化两个县一半的土地归吉王所有,河南全省的土地,居然有一半归属各王府所有,这些土地还全部都是最好、最肥沃的土地,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些王爷搞的家破人亡、妻离子散。
除了皇族之外,朝中这些当官大,哪一个不是一方豪族,随便一个人的名下随随便便也是有万亩良田。
谢迁是浙江人士,谢家在浙江那也是有名的大家族,占地面积也是多达几万亩;刘健是河南人,他的刘家在河南那也是响当当的大家族,占地不会比谢迁家少;至于李东阳,他是湖南人,他家乡的临近的几个县几乎都要姓李了。
上至内阁大学士,下至整个大明最底下的七品芝麻官,甚至是九品的县丞之类的,每一个人的名下、家族之下都有大量的土地,官越大拥有的田地就越多,背后的家族也越庞大。
让人认真仔细的调查了一番之后,弘治皇帝顿时就觉得自己才是全天下最穷的,很多的王爷、豪族士绅,日子过的比自己不知道好了多少倍。
修建的王府、府邸之类的比起皇宫来还要豪华,这一日三餐也好,还是吃穿用度等等之类,弘治皇帝这个皇帝都望尘莫及。
要知道弘治皇帝老婆张皇后可都是还穿着打补丁的衣服,弘治皇帝自己也是勤俭节约的典型代表,不舍得吃,也不舍得用,辛辛苦苦攒点银子也是被朝中的大臣们死死盯着,恨不得让弘治皇帝一下子全部拿出来用个精光。
这人口的增长、土地的严重集中,这一切都正如刘晋所说的,现在已经是到了不得不去做出改变的时候。
如果不改变这一切,或许还能够再支撑一些年,但是最终老朱家的江山还是会和以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