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这儿,姥爷停顿了下来,把早已兴趣盎然的我急得够呛,连忙问是什么样的结果。
他想了想说,“结果是,本来很善于水战的共工士兵,被颛顼以磷石之玉挪移之法将巨流大河泻于旷野平原,并利用其金木水火土‘五行之属’,将共工部队分割开来,首尾不能相接,左右不能呼应,再施以风火雷电水,悉数歼灭。共工愤恨之下,撞死在天柱山下,这就是传说中的‘共工怒触不周山’。可以说,他也是间接死在磷石之玉奇异功能之下。”
“太不可思议了,这要是弄到手,那还不是想干嘛就干嘛啊!”我啧啧羡慕着,“做梦吧,整天就想着你那点儿破事儿。还想不想接着听啊?”姥爷继续勾引着我。
“颛顼死后,很长一段时间天下太平,无灾无害,无政局动荡,无战火之乱。当舜成为部落联盟大首领后,巨大的水患成为对他执政能力的考验。
磷玉虽有五行挪移之异,怎奈浊水滔天,洪范太广,也不能扭转乾坤。而负责治水的鲧,非但无功,反祸及百姓,舜盛怒之下将其杀死,并把治水的重任交由鲧的儿子禹。
禹改变以往筑堤挡水的办法,采取察明地势、勘测水道、疏通九州、引水下泻新措施。到第九年时,开九州、通九道、陂九泽、度九山已初见成效。
舜见时机成熟,便一改黄帝立下的,只在传位之际,授磷玉以继任者辅国安民的密令,将磷玉交付与大禹。禹‘携其四载,疏浚河道,劈山通渠,斩妖除魔,尽遣其能’,如今陕西宜川的龙门,天下皆知的三门峡都是用磷石之玉凿劈而成。待治水成功,复命之时,舜将磷玉留与禹,命其‘密匿四维,以固稷基’”。
姥爷顿了顿,深吸一口气,“由此可见,磷石之玉应该不是一件,具体多少也不好说。因为,古语对三、四、八、九的使用,很多情况下都是不确定的数字。禹之后,秘藏记录就再也没有一个字提及磷石之玉出世的情况,它就好像蒸发了一样。”
但是,夏启之后,这个秘密不知为什么却在民间流传了起来。也就是从那时候起,很多人都在追寻此事。其中,也不乏慕容鲜卑部族。秘藏记录到隋文帝开皇十年,也就是公元591年,便戛然而止了”
静静对坐了好一阵子,我问道:“那慕容家族为什么这么看重这件事呢?,你也好像很关注,也在寻找它。”
“事情是这样的,”姥爷顿了一下,道:“我的祖上曾经在慕容鲜卑的军队里当过兵,因为作战勇猛,后被招至卫队。在慕容廆的父亲慕容归涉任部族首领时,便受命与其它四百军兵,去寻找磷石之玉。
为避人耳目,他们脱下军装,换上常服,以经商马队、驼队为掩护,分东西南北中五路分向搜寻。怎奈大海捞针,根本无从下手,也始终没有进展。
不料,十余年后,这几路人马突然遭到袭击和劫杀。后来查明,是慕容家族为了防止消息外露,所采取的极端封口手段。心寒恐惧之下,队伍便就地解散,过起了隐姓埋名的逃亡生活。我祖上这支小队恰在中原腹地,于是就以经商为业,不曾想生意做的风生水起。
人都有落叶归根的情结,当三燕被灭,危险过去后,就将家回迁到沿海的锦州。可是,有很多的事情和习惯也传承了下来。一个是磷石之玉,作为祖训一直在家族长房间延续着。另一个,就是你经常问起的,这个四不像的四合院。你就没发现它更像军事堡垒,可攻可守吗?”
我恍然大悟,想想看还真是这麽回事儿,不禁感叹:“象,是象,就是有点儿暴殄天物。”“谁说不是”,姥爷无可奈何地回应道,“老辈子传下来的东西,很多都不是我们所能改变得了的。”
我又想起点儿事,“那韩爷爷是怎么回事儿?”
“哦,咱们李家,还有韩家、常家、柳家的祖上,都是当年那支中原搜寻小队的成员。四人相处甚好,就结拜为异性兄弟。劫杀发生后,各自以不同的身份隐居生活,韩家本就是修道世家,便以此为生,后来去了南方。常家原为武学之家,就开了镖局,以走镖为业。我们家一直做着买卖,柳家则回到了冀中。
李、韩、常、柳四家,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,定期相互相聚,只是柳家,百十多年前突然失去了联系。所以,当发现棺材山有异样时,能够及时赶到的,只有我们李韩常三家。后来,韩常两家干脆就定居在八旗子。”
原来是这个样子,怪不得常安邦和韩汝志从小我们整天黏在一起,几家人谁也不反对。而且,翻脸交恶的时候,还积极的撮合。我靠,要是用文化词儿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